多酶清洗液之温度的困惑

2016-11-09 0

 临床上有些老师在进行复用器械消毒时,经常会有以下的这些问题:

 

1.WS 310.2-2009里面提到手洗温度为15-30℃,而一些产品的说明书上往往写着清洗推荐温度30~6035~60℃,这些温度均在30以上,到底遵从使用说明书IFU还是规范呢?

问题的解答:

WS 310.2-2009里面讲到手洗温度为15-30℃,这是从清洗员的职业安全方面考虑,防止烫伤。

 

2.有些老师在清洗的时候,尤其是在机器喷淋清洗时,会特意的把主洗温度设定在40摄氏度左右,在他们的脑海中有这么一个概念:温度过高会让血液中的蛋白凝固变性,使后续的清洗变得更加困难,但是这个和厂家的最佳清洗温度如45~55℃还是有点差距,到底哪个说法是对的?

问题的解答:

WS 310.2-2009里规定了机洗的“预洗”水温不超过45℃,这是防止血液高温凝固,而大块血污在“预洗”时应该被冲去;WS 310.2-2009里没有规定主洗的水温,这时候可以参照清洗剂的IFU,来确定温度。

而控制清洗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提高温度提高了洗涤剂的溶解度,使洗涤过程中洗涤剂能够完全溶解,从而获得浓度较高的洗涤液。

②洗涤温度的升高,也提高了污垢的溶解度,促进油污熔化或软化,有利于油污从硬表面上去除。

③洗涤温度的提高,使污垢分子和硬表面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削弱了污垢与硬表面的结合牢度,是污垢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易于从硬表面上洗脱,有利于提高去污和抗再沉积能力。

④促进了表面活性剂、硬表面与污垢的相互作用,从而加速了去污过程。

⑤提高一点温度,能使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3.对于多酶清洗液来说,清洗温度是否越高越好呢?

问题的解答:

对于多酶清洗剂,大多数酶的活性在40~60℃附近活性最高。如温度升高,可能杀死酶,使酶失效,从而降低去污能力。不同的硬表面、不同的洗涤剂及不同的污垢,应采用不同的洗涤温度。在特定的条件下,并非洗涤温度越高,洗涤效果越好。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