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2015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窝沟封闭”启动仪式在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举行。当日,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400余人参加了“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
龋病(虫牙),是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长沙地区口腔流行病调查,6~12岁儿童龋齿发病率达55.5%。在我国青少年、儿童中,后牙窝沟龋占龋病的90%以上,亟待有效预防。
目前,湖南省卫计委已将小学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纳入全省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国家这一项目开办至今,长沙市口腔医院已为万余名儿童、3000多万颗牙齿免费进行了窝沟封闭。本次承担全市6000颗牙齿的窝沟封闭项目,对7~9岁儿童的“六龄牙”进行免费窝沟封闭。
孩子门牙被“剪断”?虫牙造成
临床故事2015年初,曾就诊过一个4岁男孩,当时家长向媒体打电话爆料,说自家孩子的门牙被人用剪刀剪短,还有出血和疼痛症状。果真如此吗?经儿童口腔科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孩子20颗乳牙,竟有17颗患龋病(虫牙),前牙尤其严重,基本只剩牙根,牙龈也有多个根尖周炎症引起的脓肿。原来,孩子的牙齿并不是被人剪断的,而是虫牙惹的祸。
什么是窝沟?当我们张开嘴,能看到后边大牙的咬合面(咀嚼食物的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凹陷的部位就叫窝沟。
窝沟龋是怎么来的?“人一生中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磨牙。”曹培虹介绍,乳牙及初萌的恒牙,表层钙化不足、耐酸性差、牙尖牙面尚未磨耗,使得发育窝沟明显且较深,食物残渣易沉积于牙面这些薄弱部位等,导致虫牙的发生。那些凹凸不平的窝沟不易清洁,易积聚菌斑,是虫牙的好发部位,发生于窝沟的龋称为窝沟龋。
“我国青少年90%以上的龋病(虫牙),发生在窝沟部位。”曹培虹表示,而窝沟封闭,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保护牙齿的方法,是在牙齿的深窝沟上涂布一层树脂,使牙齿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目的,即给牙齿穿件保护衣。
“六龄牙”最易变虫牙,但别滥拔
临床故事9月初,曾有位来自山区打工族的易女士,带着7岁多的孩子来看牙病,说孩子老长虫牙,在乡里已拔过几次牙了。儿童口腔科医生一看,惊讶万分,怎么把“六龄牙”也随意拔了呢?
“孩子在6岁前后,萌出第一恒磨牙也叫"六龄牙",这颗恒牙伴随人一生,一旦发现其有龋损,要及时治疗千万别轻易拔除。”曹培虹称,它在整个恒牙列中萌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除了承担重要的咀嚼任务,还具有定位作用,其前、后相继萌出的恒牙,都根据它的位置依次排列,对维持健全的牙列起关键作用。
同时,“六龄牙”发生虫牙的机会最多,因此成为窝沟封闭的主要对象。但家长很容易忽视对它的防治,甚至误拔,从而丧失了这颗恒牙。因此重点防护,意义非凡。
通常,“六龄牙”在7~9岁时完全萌出,这是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窝沟封闭还可用于3~4岁儿童的乳磨牙,以及12~13岁少年的第二恒磨牙。
窝沟封闭只是一种预防手段,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大量堆积,同样还会长虫牙。“做过窝沟封闭3个月后,要到医院复查,看是否有脱落现象。”曹培虹提示,如果有脱落,应在医生检查后确定是否需要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