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孕期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及保健方法

2019-08-27 0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孕产妇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孕产妇口腔健康状况不佳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大,它不仅会影响胎儿牙齿的形成和发育,亦有可能出现早产或低体重儿。如果孕妇患有龋病,又没有及时治疗,在婴儿出生后,龋病的致病菌会通过母亲与宝宝口对口等亲密接触方式传播给婴儿,增加孩子患龋病的风险。

 

本期,我们将为大家讲述孕产妇的正确口腔保健。

 

我们说过:妊娠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口腔保健内容和特点。下面我们分备孕期妊娠期分娩后几个阶段进行讲解。

 

备孕期的口腔保健

 

孕前检查是每个准备做母亲的女性都必做的项目,这个时候也是进行口腔保健的最佳时期。了解孕期的口腔保健特点,掌握常用口腔保健措施和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保健和治疗计划。

因此我们建议:妇女在怀孕前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口腔保健,彻底治疗口腔疾病,最终达到不带牙病怀孕的目的。

 

那么这一时期的口腔保健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接受个人口腔健康理念和保健措施的培训:如何正确的刷牙、牙膏选择、氟化物合理应用、牙线的正确使用等。

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做一次龈上洁治术:去除牙结石和菌斑。

治疗口腔现有疾病。

智齿的预防性拔除。

妊娠期的口腔保健

 

妊娠期是指由受孕到产前这一孕育胎儿的整个阶段。在此期间,一些口腔检查和治疗方法,以及药物的应用都受到限制。这个阶段口腔保健工作的任务是避免口腔疾病给孕妇带来痛苦、保证孕妇的口腔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这一阶段口腔保健的主要内容如下:

获取口腔健康保健知识,此期不仅要接受自身的口腔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还应学习有关胎儿口腔及牙齿发育的保健知识。

孕妇应认真进行每日的口腔清洁维护,如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必要时使用漱口水等。

注意膳食营养平衡,妊娠期的营养对未来儿童口腔及牙齿的健康影响很大,孕妇应保证充分的钙、磷以及有关维生素的摄取。

避免不良刺激,慎重用药。妊娠期妇女最好不用或少用药物,用药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寻去口腔医生的帮助。

 

● 一般来说,妊娠前期(妊娠1—3个月):此阶段外界刺激极易造成流产。因此不建议在此阶段进行口腔治疗。遇口腔急症,如急性牙髓炎、牙龈出血或是冠周炎发作时,仅进行简单处理缓解症状。同时应注意慎用麻醉药物和抗生素,避免x线照射。

妊娠中期(4—6个月):此阶段是妊娠期处理口腔问题的适当时机,对于孕前未能及时处理的口腔疾病,此时是较为事宜的治疗时机。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以避免其在后期急性发作,影响分娩。

妊娠后期(7—9个月):随着胎儿的长大,母体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外界刺激容易引起早产,应尽可能避免口腔治疗

对于非治疗不可的急性症状,建议采取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如开髓,或冲洗治疗等。

分娩后的口腔保健

 

顺利地产下宝宝之后,由于产后身体虚弱,再加上为了哺乳,产妇的进食次数更多了;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产妇在月子期间不敢洗漱,这更增加了罹患口腔疾病的风险。为了您的口腔健康,我们提倡:即使在月子中,也要充分利用口腔保健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由于母体摄入的药物有可能通过哺乳进入新生的幼儿体内,使母体的治疗和用药收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产后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维护新妈妈的口腔健康是次阶段口腔保健的主要内容。

 

产妇的口腔清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破除落后的传统观念,产后这一时期,不但不能停止刷牙,还要使用软毛牙刷,早晚刷牙,正确刷牙。

注意吃完水果等酸性食物后可以先喝水、漱口来中和酸性环境,必要时刷牙。

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可以增强牙齿的抵抗力。

使用牙线来协助清理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