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生物学者在一具距今1.9亿年的中国龙身上发现了牙病,表现为牙齿缺失与齿槽重塑,化石来自云南省禄丰县,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恐龙牙齿病理学记录,这对研究古脊椎动物的演化与病理学的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者张建平、邢立达,美国堪萨斯大学罗思柴尔德教授(Bruce M. ROTHSCHILD),加拿大派普斯通恐龙中心研究员贝尔博士(Phil R. BELL)等专家学者在《科学通报》(英文版)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撰文描述了这件珍贵的标本。
古病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由古生物学与病理学结合而成,旨在研究化石中的病理现象。目前已知的有龋齿、骨折及骨痂、关节增生、骨瘤等病理现象,主要见于恐龙和古哺乳动物中。
2007年,古生物技师在修理一件来自禄丰世界恐龙谷的中国龙标本时,意外发现了其牙槽上少了一个牙齿。“这原本是极其常见的现象,肉食恐龙掉几个牙齿是正常的。”论文的研究者邢立达告诉记者,“但是这件标本却很不寻常,它的牙槽,也就是容纳牙根的窝已经完全封闭了,于是我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病变。”
给恐龙看病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来自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者对化石进行了会诊,还给化石做了X光和CT扫描,发现每个牙槽里都有黄铁矿增生的情况,唯独封闭的牙槽没有,这个牙槽几乎是实心的。“在哺乳动物中,病理或创伤性的牙齿脱落通常会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重塑。但在爬行动物身上却并不多见。”罗思柴尔德教授介绍说。
那么这只中国龙是如何得了这种奇怪的牙病呢?古生物学家与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头骨做了对比。“牙齿缺失与齿槽重塑在环尾狐猴的臼齿上比较常见,”贝尔博士说,“原因是这种动物喜欢用某个特定的臼齿来咬坚硬的果实,这容易造成牙齿破损并导致病变,这只受伤的中国龙可能也有类似的习惯,或意外咬到硬物而受伤。”
那么牙病是不是这只中国龙死亡的原因呢?“很可能不是,”邢立达介绍说,“一般来说,人类的牙槽受伤之后在三个月左右都能完成重塑,虽然爬行动物的恢复时间尚不清楚,但它继续生存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是没问题。”这个发现表明恐龙对牙槽的创伤有较好的恢复力,也增加了它们牙齿病理的广度。
恐龙都会得牙病,我们可要好好爱护牙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