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生锈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机物腐蚀而又“清洁不完全”,自然氧化、水中矿物质沉淀、使用清洗过程中的碰撞损伤、高温高压灭菌过程等等也会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的“铬”,而造成器械生锈。锈蚀的堆积成了细菌的温床,除了损坏器械外,更是清洗、消毒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及时而正确的除锈保养能够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除锈流程
1挑选器械
对从手术室回收回来的器械关节充分打开,摆放于不锈钢篮筐内,放于清洗消毒器中清洗烘干。选择不锈钢器械、器械表面、轴节及扣齿有黄色锈渍,根据器械的锈蚀程度、分类,分批处理,对保护层脱落、发黑的器械以及对酸性物质敏感的不能除锈。
2除锈、上油
机械处理
清洗消毒器自带除锈、上油功能,按设备生产商的产品说明书操作。
手工处理
除锈
对挑选出的器械放于配置好的除锈剂中浸泡2min,锈蚀严重的5~10min,视情况酌情延长浸泡时间(稀释比例为1:10),浸泡后的器械,用软毛刷轻刷后纯水冲洗。
上油
除锈后的手工上油很关键,使用不溶性油能在金属器械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效防止氧气与器械表面材质接触,防止器械在锈蚀。除锈后的器械放置于润滑油中浸泡,关节反复完全,使之充分接触润滑剂。小型器械浸泡30s,大型、关节多的器械浸泡2min,(润滑剂为水溶性润滑油,稀释比例为1:10~20)取出烘干或擦干,然后打包、灭菌。
除锈原则
1清洗到位,防锈领先
避免器械生锈的最上策就是尽快把有机污染物清除,清洗程序做的越彻底,生锈的机会也就越小,防锈才是除锈应有的真正意义。
2分类浸泡,掌握时间
根据器械的锈蚀程度,分类分批处理,须选择合适的浸泡时间,污垢、轻度锈斑只要5分钟即可,重度锈蚀最多也不超过半小时。若长时间浸泡,仍不能去除的斑点,多为“铬”,只能做报废处理。浸泡时,应认真观察,以锈迹基本去除或松动即可,取出后立即在清水下,用清洁布轻轻擦拭,去除残留污迹,即可达到光亮程度,以免因浸泡时间过长给器械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除锈尽早,除后防锈
如果已经生锈,就要及早做好除锈处理,以免锈蚀扩大;处理过后,需要正确的使用润滑油保养;除了常规的机洗上油外,还需定期的手工加强上油,方能达到较好的防锈效果。
4有锈则除,无锈勿除
如果无锈,切勿为了省事,有锈无锈一起常规浸泡除锈,或者“预防性”浸泡防锈。因为除锈剂毕竟呈弱酸性,浸泡过久会对器械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缩短器械使用寿命。
除锈注意事项
① 器械除锈剂与铝制金属材料会产生反应,因而除锈应选择不锈钢、塑料、玻璃等容器进行。
② 非金属器械和金属的光学部分(如内镜的镜头,橡胶部分)不能进行除锈。
③ 各种手术刀片、针头、穿持针,以及各类手术用转头,不能除锈,因为它们均为高碳钢器械,除锈会使之发黑。
④ 手工浸泡除锈时,所使用的刷洗刷子一定是软毛的,不可以是钢丝球或硬毛刷,这种摩擦会大大伤害不锈钢手术器械表面,造成不可挽回的刮伤,从而增加生锈的概率。
⑤ 镀层严重脱落的器械不能除锈,因会加重镀层的脱落。
参考文献陈国华, 除锈剂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的合理使用,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