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疗清洁消毒管理基本要求
1.超声诊疗室应布局合理,诊疗区域与超声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区域分开设置,符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要求并满足日常诊疗工作需求。
2.应制定和完善并认真落实超声诊疗管理的消毒隔离、消毒灭菌及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还应配备无菌棉签、75%酒精或碘伏皮肤消毒剂,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探头无菌保护膜或无菌套,软纸巾。
3.从事超声诊疗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拥有与超声诊疗环节相关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和职业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4.经完整皮肤、粘膜的超声诊疗室须做到防尘、通风、干燥,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设备及设施,并便于移动和清洁。
5.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等介入超声诊疗室应达到一般手术室Ⅱ类环境卫生标准,并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要求进行管理。
6.超声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分类收集、规范处置。
7.选择的消毒剂、消毒凝胶或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应符合上级卫生计生部门有关规定要求。
8.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科室日常消毒及其效果采样检测工作;诊疗环境卫生学、物体表面及超声探头等微生物含量,应至少每季度采样检测一次,结果应达标。
超声诊疗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1.超声探头务必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或灭菌:凡经食道、直肠、阴道等体腔进行超声诊疗用探头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粘膜,皮肤病或其他皮肤感染性疾病等患者的超声诊疗用探头,使用前、后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凡经皮肤黏膜进行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手术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经完整皮肤、粘膜的超声诊疗应做到每日工作完毕后,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擦拭、消毒;当被患者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去除残留消毒剂,保持清洁。保持诊疗床清洁,每日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3.对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皮肤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应对患者的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消毒方法可选用75%酒精消毒2次,或使用碘伏消毒液消毒2次,作用时间不应少于2min,然后再进行超声检查;
4.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等介入超声诊疗时应做到:无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圆帽、无菌手套,必要时穿无菌手术衣;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区域直径应不小于8cm,可先用2%碘酊纱布(或大棉球)涂擦手术区皮肤,待自然干后,再用75%酒精纱布(或大棉球)涂擦2遍、脱碘,作用时间不少于2min,然后按照手术铺巾操作要求铺好无菌巾,手术中使用的超声探头须达到灭菌要求(可采用低温灭菌方法),使用时探头表面应套无菌保护膜。
超声仪器的消毒方法
1.超声仪器主机与显示屏的维护与消毒。应按照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中有关要求进行。一般诊疗中保持清洁即可,通常可用清洁湿抹布每日一次擦拭;遇患者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体液污染时,可应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作用3-5分钟后,用清洁抹布擦拭干净,保持干燥。擦拭中,应防止将清水或消毒液浸入机器内容损坏机器。特殊感染患者应安排在一般患者检查之后进行,检查完毕应对超声检查室内地面及物表进行清洁消毒,并注意通风换气。
2.超声探头。务必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或灭菌,其中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的探头,在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的同时,还应外套无菌膜,检查完毕须对探头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手术中超声探头应一人一用一清洁一灭菌,使用时探头表面外套无菌膜。
3.每班次检查结束后,均应及时对超声探头、机体表面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4.消毒中可采用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消毒凝胶或选用超声探头专用消毒剂进行探头消毒。超声探头消毒剂原则上不推荐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醋酸氯已定(洗必泰)、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
5.不推荐使用无机抗菌剂纳米银和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的乙二醇等,禁止使用含有纤维素的消毒凝胶,以免影响超声波的通透性。